巴基斯坦空军近期因印度加速引进俄制苏-57E隐身战机而陷入战略焦虑,巴退役将领甚至放话“若歼-35交付延迟,将转向求购歼-20”。 这一罕见表态背后,是印俄突然达成的敏感合作:俄罗斯不仅承诺3年内向印度提供30架苏-57E,还罕见开放战机源代码和本土生产权,直接威胁南亚空战平衡。
歼-20作为中国现役最先进重型隐身战机,始终是巴铁心中的“终极答案”。尽管中方已同意出口中型隐身战机歼-35,但巴方认为其尚未完成测试,而歼-20已列装300余架形成完整战斗力,连二手机型都能“碾压印度阵风”。然而中国态度坚决:歼-20列入“禁售名单”,宁可技术烂在机库也绝不出口。这背后不仅是百亿订单的诱惑,更关乎三重战略底线——技术保密、地缘平衡、经济适配性。
巴铁为何死磕歼-20? 印度苏-57E倒逼战略升级
2025年7月,俄罗斯对印度抛出史无前例的军售方案:允许印度访问苏-57E战机控制系统源代码,并在本土生产40%部件,首批30架将在3年内交付。这一协议直接击穿传统军贸规则此前从未有国家获得俄制五代机核心技术权限。印度空军计划在2028年前组建苏-57E中队,形成对巴基斯坦的代差压制。
面对迫近的威胁,巴基斯坦退役空军准将哈立德·奇什蒂紧急发声:若歼-35交付晚于2028年,巴方必须转向求购歼-20。 巴网友在社交平台激烈讨论,认为歼-35“尚未服役解放军”,而歼-20已具备成熟作战体系,其隐身性能能在印度阵风战机雷达探测范围外发起狙杀。
事实上,巴方对歼-20的执念由来已久。2022年巴内政部长公开求购被拒后,2025年巴空军再次借印俄合作施压,甚至提出“二手歼-20也可接受”——推测中国换装涡扇-15发动机后,早期量产型号或可转让。
技术铁幕:歼-20为何被锁进“禁售名单”?
中国拒绝出口歼-20的核心动因,首推技术保密需求。 歼-20搭载的涡扇-15发动机、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和太赫兹波雷达,均属中国航空工业最高机密。若出口至巴基斯坦,恐遭北约国家通过技术合作(如巴土联合AZM项目)逆向破解。 美国F-22的禁售先例已证明:五代重型机技术保护优先于经济利益。
深层的是地缘平衡红线
中国军贸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不损害地区和平、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 若向巴出售歼-20,印度必然转向美国求购F-35,加速美印军事同盟,进而威胁中国西南边境安全。 尤其当前中国战略重心在台海、南海方向,南亚需维持“可控均势”而非打破平衡。
经济层面,歼-20与巴军体系存在硬性兼容障碍。其裸机单价超1亿美元,而巴空军年预算仅16.27亿美元,若采购20架需耗尽全年经费。歼-20作为纯空优战机,对地打击能力弱,而巴方需要多用途战机(如F-35)执行对地任务。 若强行改装外挂架,又会削弱其隐身性能。
歼-35:中国为巴铁定制的“最优解”
尽管巴方质疑歼-35成熟度,但中方信息显示:空军版歼-35A已在2024年珠海航展多次亮相,海军版正于福建舰密集测试,脉动生产线可保障40架订单两年内交付。 其性能针对印度现役装备精准优化:
隐身压制:RCS<0.001㎡,配合射程400公里的霹雳-17导弹,可在印度苏-30MKI(RCS 15㎡)雷达发现前完成狙杀;
体系融合:无缝接入巴军现有中式作战体系(ZDK-03预警机+红旗-9防空系统),无需重建后勤链;
成本优势:单价约8000万美元,仅为阵风战机一半,且含技术培训与售后保障。
相较之下,印度自研五代机AMCA因工业基础薄弱,首飞需等到2030年,形成战斗力更在2033年后——而巴军歼-35部队2027年即可成军。
军贸博弈:中国为何坚持“重型机禁售”?
歼-20禁售背后,是中国军贸战略的深层逻辑:以体系化出口替代单机交易。 通过向巴基斯坦输出“歼-35+预警机+防空导弹”套装,既可满足其防御需求,又能将巴军深度嵌入中式作战体系,形成长期依赖。
这种模式已在中东验证
埃及采购歼-35和歼-10C时,中方同步提供本土化生产支持,显著降低使用门槛。 而若出口歼-20,则需承担技术泄密、地缘动荡、体系碎片化三重风险。
当前全球仅中美俄玩得起重型隐身机队,根本原因在于运营成本。一架歼-20的全生命周期费用(采购+维护+训练)约3亿美元,相当于巴基斯坦空军年预算的1/5。 即便阿联酋等富国求购,中国也因南亚敏感性暂未松口。
51配资-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正规的股票配资网-配资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