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行业,票房数字往往是大众瞩目的焦点。一部热门影片的诞生,总能掀起一阵观影热潮,也带来令人咋舌的票房成绩。就如《哪吒之魔童闹海》,以 154.46 亿的国内票房成绩,在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球票房更是突破 159 亿元,位列全球票房榜第五位。然而,在这耀眼的票房数字背后,却隐藏着影院和片方双双 “哭穷” 的尴尬局面,他们都觉得自己在这巨额票房中分得的蛋糕太少,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复杂的利益纠葛呢?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剖析一下这一百多亿票房背后的分账门道。
一部电影从制作到上映,再到最终票房结算,其中涉及到多方利益。当一部电影斩获 154.46 亿这样的巨额票房时,可不是直接按这个数字来分钱的。
首先,总票房的 5% 要上交用于支持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这部分资金对推动整个电影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还需缴纳 3.3% 的特别营业税。扣除这些不可参与分账的部分后,剩下的 139.78 亿才是真正可供各方分账的金额,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分账票房。
在分账票房的分配中,影院和院线无疑拿走了大头。一般规定,影院和院线的分账比例不超过 57%,而《哪吒2》这次的比例是 52.27%,这意味着高达 73.06 亿的资金流入了各地电影院的口袋。
除此之外,还有一笔 3% 以内的综述代理费,这笔费用主要用于支付数字拷贝制作等相关费用。在扣除这些费用之后,发行方还要拿走一笔发行代理费。
经过这样层层分享,真正到片方手里的资金就所剩不多了,往往不足 40%。就拿《哪吒2》来说,片方拿到的比例是 39.36%,也就是 55.02 亿元。制作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制作电影,最终在票房中的分成却连四成都不到,这也难怪片方会觉得委屈。
光线传媒的老总王长田直言,中国电影行业面临着全世界最不合理、最不公平的票房分账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的话确实有道理。
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制片方的分成比例确实偏低。
在北美市场,票房表现出色的电影,片方通常能拿到大头,分账比例在 60% 上下。欧洲市场大致在 55% 到 65% 之间,韩国和印度的片方分账比例也在 60% 左右。如此明显的差距,也难怪国内片方会对现行分账模式产生不满。
也正是因为分账比例的问题,院线和片方之间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激烈的争论。其中,2012 年的 “五大金刚对抗十三太保” 事件尤为引人注目。那年贺岁档前,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五大电影公司联合发布通知,要求院线将分账比例从 43% 提高到 45%。
院线自然不愿意轻易让出这部分利益,于是组成防守联盟联合抵制。当时的局势十分紧张,如果双方谈不拢,观众很可能就无法在那年春节档看到心仪的电影了。好在最后官方出面调解,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在 2012 年那次事件中,大众大多只是抱着围观的心态,对双方的立场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但如今,针对王长田关于调整分账比例的发言,大部分网友却并不站在制片方这边。不少人认为,光线传媒在《哪吒2》中已经分得了五十多亿,还喊着不够,实在是 “得了便宜还卖乖”。
更有网友指出,在中国经营影院才是真的艰难。
据业内人士老蒋透露,北美影院虽然在票房分账中占比较少,但其往往能抢到区域独家放映权。例如,有影院虽然只拿 10% 的票房分成,但前提是该影片只能在其影院独家放映,凭借这种独家资源优势,依然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而且,北美的影院不允许观众自带食物,通过售卖食品、饮料等副产品,影院也能实现大笔盈利。像加拿大的 Cineplex AMC 院线,食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四成。
相比之下,国内影院的盈利渠道就显得十分单一。老蒋经营的影院在上海排名前一百,每个月票房收入需达到七八十万才能保本,可如今实际收入大概只有三四十万,仅仅能维持基本运营。
从 2015 年到现在,他的影院票房几乎腰斩,映前广告收入更是从 90 万大幅缩水到现在的几万。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确实很难轻易提出提高制片方分账比例的建议。
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面临着诸多挑战。
2024 年总票房为 425 亿,相较于 2023 年又下降了 22%,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缩水态势。蛋糕越做越小,无论怎样分配,各方都难以吃饱。
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现在的分成比例,电影产业链上的各方都难以持续生存,整个行业有走向衰败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影院的淘汰或许已不可避免。但对于余下的从业者来说,必须积极寻找新的发展路子。
制片方可以尝试大力发展衍生品业务。
以迪士尼为例,旗下许多热门 IP,如《狮子王》,其票房收入为 7.8 亿美元,而衍生品销售额却高达 20 亿美元,衍生品带来的收益远超票房。
国内制片方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深度挖掘影片 IP 价值,通过开发各类衍生品,拓展盈利渠道。影院方面,同样可以拓展业务范围。
比如争取关键赛事的转播权,在电影放映场次不饱和的时候,利用影院场地转播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或者进行演唱会的直播。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还能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观众走进影院。
在票房划分机制上,也可以更加灵活。在电影上线前期,由于片方需要尽快收回制作成本,此时可以调高片方的分成比例,让片方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下一部电影的制作中。
到了电影放映后期,随着观影人数逐渐下降,影院的营收压力增大,此时可以适当多分一些给影院,以缓解其运营压力。
这种根据电影放映阶段动态调整分账比例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已有成功先例,值得国内电影行业借鉴。
51配资-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正规的股票配资网-配资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