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秦《泰山刻石》复制品秦《泰山刻石》
传世拓本初探(上)
原创|聆铃阁
《史记》中记载的始皇东巡刻石,大多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或有拓本传世者,亦非原石拓本。今公认原石原拓皆有存者,唯《泰山刻石》与《琅琊台刻石》而已。
《泰山刻石》(又名《封泰山碑》),传为李斯撰文并书丹,立于泰山之巅,四面环刻,其中西六列、北三列、东三列刻始皇二十八年诏书(144字),又东三列、南七列刻二世元年诏书(78字),共222字,今仅存残石10字。
《泰山刻石》承先秦《石鼓文》之遗韵,笔力沉雄,法度森严,格调高古,俨然大一统帝国端庄肃穆的庙堂气派。在中国书法史上,《泰山刻石》开秦篆一代风气,立小篆千古法则,声名显赫,地位崇高,代表了小篆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准,秦以后再无能望其项背者。
关于《泰山刻石》原石拓本,文献记载的宋大中祥符年间兖州太守拓本及大观、政和年间汶阳刘跂拓本皆已不传,朝鲜金阮堂“四十五字本”仅闻其名。国内常见的为“二十九字本”及“十字本”。
目前“二十九字本”明拓未断本尚未能得见,所见仅清初已断本,清中期的“嘉道十字本”可视为“十字本”初拓,令人遗憾的是,此二本皆存字不多。
民国时期,突然出现了所谓明代安国旧藏“宋拓本”,即“一百六十五字本”与“五十三字本”(后皆流入日本)。
“一百六十五字本”最初被认为是“时间最早、存字最多的唯一的四面全拓本”而轰动一时,但很快便引起极大争议,个中情况亦复杂异常。但对于善学者而言,“一百六十五字本”仍不失为学习《泰山刻石》的上佳临写范本。
原创|聆铃阁
第①-⑥集(“始皇诏书”)
超链接
图片
手机字帖|秦李斯《泰山刻石》165字本(单字版)·第①集释文:皇帝臨立(位),作制朙(明)灋(法),臣下脩(修)飭。
廿有六秊(年),初幷(并)天下,罔不賓服。
图片
手机字帖|秦李斯《泰山刻石》165字本(单字版)·第②集释文:寴(親)䡅(巡)遠𪏯(黎),登茲(兹)泰山,周覽東極。
從臣思迹,本原事業,祇誦功德。
图片
手机字帖|秦李斯《泰山刻石》165字本(单字版)·第③集释文:治道運行,者(諸)產得宜,皆有灋(法)式。
大義箸(著)朙,陲(垂)于後嗣,順承勿革。
图片
手机字帖|秦李斯《泰山刻石》165字本(单字版)·第④集释文:皇帝躳聽,旣平天下,不懈于治。
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敎誨。
图片
手机字帖|秦李斯《泰山刻石》165字本(单字版)·第⑤集释文:訓經宣達,遠近畢理,咸承聖志。
貴賤分朙,男女體順,愼遵職事。
图片
手机字帖|秦李斯《泰山刻石》165字本(单字版)·第⑥集释文:昭隔內外,靡不清淨。
施于昆嗣,化及無竆。
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相关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51配资-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正规的股票配资网-配资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